最近一段時間,海運股的表現非常亮眼,而推動其上漲的一個關鍵因素,就是運價指數的不斷走高。這篇文章,從容將為大家分享,關于這輪運價飛漲的原因,權當拋磚引玉,供大家參考。
2020年8月以來,集裝箱運價指數飛速上漲,截至2021年5月31日,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(CCFI)上漲了146.7%。
來源:wind
早在2020年10月份的時候,市場上就流傳著對運價上漲成因的討論:“集裝箱不夠了”,“集裝箱滯留在海外沒有回來”,但現在“集裝箱不夠了”的猜測已經被證偽了。半年過去,制造廠家開足馬力生產,中集集團一季度披露的產量上升了174%,其他廠家想必也不會少生產。集裝箱的流轉非???,生產出來不需要多長時間就會投入使用。運價顯然沒有因為集裝箱產量的上升而下降。
來源:中集集團2021年第一季度報告
如果是“滯留海外沒有回來”,似乎更沒有道理,卸完貨,留著空箱子有什么用處呢?
于是有人回答:運不回來,運力不夠。其實,運價飛漲,就是運力不夠造成的。
首先要明確的是,運力不等于船隊。運力=我方陸上物流能力*我方港口裝卸能力*船隊*對方港口裝卸能力*對方陸上物流能力,一共是五個環節。
因為中國的陸上物流能力和港口裝卸能力極其強大,因此中國大陸的分析師一般假設港口裝卸和其后的疏運都無瓶頸。但歐美港口和疏運能力必須納入分析范圍。
眾所周知,歐美的基建效率低下,如果運力不足的環節發生在歐美港口和疏運,那么問題的持續性最起碼十年以上,在這十年內將反復發作。
舉例來說,開過車的人都知道一個規律,如果一條道路的通行能力是一天10000輛,那么在通行9000—9500輛的時候車速不慢,效率最高。但是,如果適逢黃金周,通行車量增加到12000輛,那么實際通行效率并不是10000輛,而是降低到7000輛甚至更低。因此建議大家多研究一下歐美港口的吞吐和疏運能力。
我們推測,未來運價大跌大漲的概率很高,漲多必跌。但跌的時候也要想清楚,這太平洋航線也像北京的二環和上海的延安高架一樣,堵是常態。
圖片來源:網絡
人餓久了不能一下子吃飽,不然撐出毛病來。企業餓久了,一下子來了很多訂單,能接嗎?想到了一個道聽途說的故事,請不要對號入座——航運周期低迷了很多很多年,最苦的不是船公司,而是造船廠,很多赫赫有名的造船廠直接就消失了。去年以來,運價飛升,緊跟著造船訂單涌來了。如果您是造船廠的領導,訂單肯定得接,再不接到單子,要餓死了。問題是要怎么接單呢?一些造船廠領導是本次進京告狀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的主力。因為它們在非常低廉的造船價格上面接滿了產能!然后,造船板價格飛升,低價的訂單對應高升的成本。本來以為苦盡甘來,誰知道反倒陷入絕境。更糟糕的是,由于產能已經接滿,后面的造船價格上漲和它們也沒關系了!
不由想感嘆,搞企業真不容易。站在上帝視角,應該在接單的同時建立鋼鐵期貨的多頭用來對沖成本上升的風險,或者,以最反人性的心態有意閑置20%的產能,預留給未來更高價格的訂單。設身處地地想,做企業真地太難了!
以上內容所載信息和數據均來源于公開渠道,從容投資不對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作任何明確或隱含的聲明或保證。在任何情況下,本報告中的信息、觀點、個股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,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。投資有風險,入市需謹慎。
從容投資創立于2007年,是中國老牌陽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,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員,上海浦東私募投資企業協會理事單位。
「從容投資」就是從從容容把我們能做好的投資盡職盡責的做好,讓從容的客戶,合作伙伴們享受「從容投資,自在生活」的安心和愉悅。
詳情請詢:400-685-6616
歡迎回復您的看法 和我們交流觀點,分享您的感受。也能告訴我們您感興趣的話題,講述你身邊的財經故事。